【簡介:】直升機的頭上有個大螺旋槳,大螺旋槳轉動,將空氣向下吹,于是根據初中物理原理:獲得一個向上的一個反作用力,當這個反作用力大于直升機重量時,直升機就飛起來了。
尾部也有一個小螺
直升機的頭上有個大螺旋槳,大螺旋槳轉動,將空氣向下吹,于是根據初中物理原理:獲得一個向上的一個反作用力,當這個反作用力大于直升機重量時,直升機就飛起來了。
尾部也有一個小螺旋槳,小螺旋槳為了抵消大螺旋槳產生的反作用力。直升機發(fā)動機驅動旋翼提供升力,把直升機舉托在空中,旋翼還能驅動直升機傾斜來改變方向。螺旋槳轉速影響直升機的升力,直升機因此實現了垂直起飛及降落。
無人機飛行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地面一直遙控嗎?
無人機,能飛上天,這個飛行的原理和有人飛行器,沒有什么差異。只是,如無人機“航程”這個指標,不只是受限于載油量、動力等因素,更會直接受限于地面控制站的“控制”作用距離。那么,也就是題主所問的,無人機在天上24小時的持續(xù)飛行,動力當然還是渦槳或渦扇動力,燃料還是航空煤油等與有人機無異,只是地面的控制就有些差異了。
早期說及“無人機”,會說“遙控飛機”,這也是因為當時技術上,地面的操作員要實時精確控制飛行器的氣動舵面和發(fā)動機狀態(tài),除了不是直接“上天”之外,近乎與飛行員無異,要遙控操縱。這個過程中,地面控制站通過無線的數據傳輸給無人機上傳指令,而后無人機通過自動駕駛儀,按命令操縱舵面或通過其他接口操縱機上的任務載荷,這就是無人機發(fā)展初期的控制方式。
后來的技術發(fā)展,無人機的自動駕駛儀技術提升,可以按照預先裝訂的“預編程序”來自動實現無人機的控制,完成預先確定的航路和規(guī)劃的任務。這也只是說,地面的操作人員工作量減輕了,不用全程緊盯操控著無人機,但也還是少不了上述的“指令控制”,這就是程序控制+指令控制。
這之后就是地面控制站的技術發(fā)展,也在減輕著地面操作控制人員的工作量,地面控制站的任務規(guī)劃計算機可以根據最新的態(tài)勢感知結果實時生成任務計劃,通過數據鏈加載到天上的無人機平臺,也就是對于無人機的整個任務期間的起降、按任務航跡飛行的過程中,與飛行相關的作業(yè)無需這些控制人員太操心了,地面的控制人員更多是根據任務的具體決策、規(guī)劃,重新規(guī)劃無人機的航跡,控制無人機的任務載荷。
那么放眼未來,無疑,就是無人機的自主控制水平會進一步提高,但也還是如上一段所說,在具體任務的決策中,依舊還是要由后方的地面站控制人員來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