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劉伯明故事?1966年9月,劉伯明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85年6月入伍,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8年9月,劉伯明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在軌道艙協助翟志剛出艙行走。
一、劉伯明故事?
1966年9月,劉伯明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85年6月入伍,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8年9月,劉伯明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在軌道艙協助翟志剛出艙行走。劉伯明沒有被這些意外打倒,反而更加勤奮學習、刻苦訓練。這個不起眼的東北小村莊,就是“英雄航天員”劉伯明的家鄉(xiāng),依安縣紅星鄉(xiāng)東升村。
二、神舟七號的飛行員是誰?
當然是
劉伯明
翟志剛
景海鵬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被選擇為執(zhí)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空任務的航天員。據中國媒體報道目前翟志剛是執(zhí)行太空行走任務的第一人選,劉伯明是第一后備人選。翟志剛今年42歲,來自東北黑龍江省,與1985年加入中國空軍。
據報道,當神舟7好宇宙飛船進入環(huán)形軌道后,兩位宇航員將進入軌道艙,其中一位宇航員將幫助另一位穿上沉重,而且價值超過1億元的宇航服。航天員身上將會有兩條安全帶與航天飛船連接,航天員將放飛一個加載了了攝象機的小衛(wèi)星,用于拍攝太空行走的全過程。
中國科學家已經完成了對遙測系統(tǒng),火箭,火箭發(fā)射器和飛船的最后檢查。中國可能將在9月25號發(fā)射神舟7號,專家預測最有利的太空行走時間為9月26日或者9月27日,飛船將在9月28號返回地球。
翟(zhái)志剛,男,漢族,黑龍江龍江縣龍江鎮(zhèn)龍西村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10月出生,身高166cm,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上校軍銜。曾任空軍試訓中心某團飛行教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9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專業(yè)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劉伯明。男,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依安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上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飛過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10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專業(yè)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景海鵬。男,漢族,山西運城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上校軍銜。
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六等機型,安全飛行120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0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專業(yè)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綜合考核。
2005年06月,入選“神舟”六號火箭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2008年0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首選的發(fā)射時間是25日晚上9時10分左右。
三、航天員籍貫分布?
神舟五號 楊利偉-遼寧省葫蘆島
神舟六號 聶海勝-湖北棗陽 費俊龍-江蘇昆山
神舟七號 翟志剛-黑龍江龍江 劉伯明-黑龍江依安 景海鵬-山西運城
神舟九號 景海鵬-山西運城 劉旺-山西省平遙 劉洋-河南省林州
神舟十號 聶海勝-湖北棗陽 張曉光-遼寧錦州 王亞平-山東省煙臺
神舟十一號 景海鵬-山西運城 陳冬-河南洛陽
神舟十二號 聶海勝-湖北棗陽 劉伯明-黑龍江依安 湯洪波-湖南湘潭
神舟十三號 翟志剛-黑龍江龍江 王亞平-山東省煙臺 葉光富-四川成都
四、中國早期航天事業(yè)的模范人物?
解放軍第一代航天員有14位,第二代航天員有7位。21位同志中,目前先后有12位航天員登上太空。我軍第一代航天員有6位是東北人,有4位登上太空,分別是來自遼寧的楊利偉和張曉光將軍,來自黑龍江省的翟志剛和劉伯明將軍。
我軍第一代航天員趙傳東和楊利偉將軍一樣,均出生于遼寧省葫蘆島市。潘占春是吉林省吉林市人。2位同志都是沒有登上太空的幕后英雄,令人尊敬。
其中,楊利偉將軍被譽為“太空第一人”,翟志剛將軍是“太空漫步第一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被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號,所有航天員中,僅他們2位獲此殊榮。劉伯明將軍2次出征太空,第二次出征時55歲“高齡”,長達3個月,2次累計,是目前太空飛行時間比較長的航天員之一。4位登上太空的東北人,都當上將軍。
五、宇航員為什么都是北方人?
建國初期,東北是國家軍工企業(yè)最集中的地方,為國防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東北人,對軍工行業(yè)很有感情,愿意從事航天事業(yè)。
而東北地區(qū),具備國防生招生資質的高校不在少數,如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理工大學、沈陽化工大學、黑龍江大學、吉林大學、長春工程學院等。
其中,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在網絡中人氣最高。坊間流傳的航天系統(tǒng)“東北老總”榜單中,多人出自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而學校官網也專門設置欄目“哈工大與中國航天”,介紹學校在載人航天工程的關鍵技術、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取得的成就。
如今,哈工大校友遍及航天事業(yè)高層指揮、新技術開發(fā)以及發(fā)射探測等各個領域:載人航天的5人領導小組中,前3位出自哈工大;繞月探測工程中,總指揮、總設計師、兩位副總指揮出自哈工大;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兩位副總出自哈工大……
此外,還有8000余名哈工大校友活躍在航天系統(tǒng),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在該校演講時稱,他所認識的航天人才中,從總指揮到工程師,40%以上的人都來自哈工大。
航天員從空軍選撥 東北與空軍淵源頗深,《國際太空》雜志執(zhí)行主編龐之浩介紹,航天員多從空軍部隊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選撥,后者工作中需要適應的高速、明顯氣壓變化、復雜操作等環(huán)境,與航天環(huán)境最相近。
戚發(fā)軔認為,航天員中多東北人,與航天員選撥機制有一定關系。
空軍飛行員中,東北小伙兒人數不少。戚發(fā)軔介紹,新中國的空軍就是在東北成立的,加上當地軍工企業(yè)較多,很多東北人就想學好數理化,將來搞軍工,“覺得這個吃香”,當空軍飛行員,是很多東北小伙兒的夢想。
東北人與空軍的結緣,要從1946年說起,這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獤|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吉林通化成立(簡稱“東北老航?!保?,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它在隨后3年間,培育出500多名航空人才,為1949年中國空軍的建立準備了骨干。
以此為基礎,東北地區(qū)陸續(xù)建起了空軍駐軍、知名空軍院校,如空軍航空大學、空軍第1飛行學院、空軍第3飛行學院等,東北也成為中國空軍的選飛基地。
宇航員訓練條件艱苦 東北人身體素質或更佳“六個宇航員中,有三個東北人,這說明了啥?”在貓撲網中的一場討論中,網友稱,“我當兵的時候,那些對身體要求很高的潛水員大都都是東北人”,“東北人的身體素質在全中國來說也是相對較好的,選撥飛行員的時候,很注重身體素質”。
“宇航員野外生存訓練條件很艱苦”,龐之浩介紹,他們經常需要在嚴寒條件下進行訓練,或者降落在沙漠、森林等不可預知的環(huán)境中,野外求生。
中國航天員李慶龍曾公開講到他在俄羅斯荒野的生存技能訓練,當時他僅穿一件薄衣服,必須在零下50攝氏度的戶外待上48個小時,每頓飯只有一塊壓縮餅干,最后,他體重減少2.5公斤。
吉林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專家的一段分析在網絡中流傳甚火,他認為,東北地區(qū)位于高緯度地區(qū),氣候嚴寒,有長達5個月的冬季,鍛煉出東北人抗寒性較強,肺活量、心臟等身體機能優(yōu)越,東北青年身體素質較好,在航天員選拔時有得天獨厚的身體優(yōu)勢。
“不要以地域來論英雄,這是整個民族的光榮”,東北人在上天的宇航員中占一半,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網友不必太在意。
事實上,近年來,空軍招募飛行學院的范圍正在逐步擴大,據環(huán)球網報道,1989年空軍僅在14個省市招募飛行學員,2006年已經擴大到32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中的29個,近年來,還有來自新疆、內蒙、云南和青海的少數民族學員順利通過選撥。
而航空人才的來源也呈現出多樣化,“以前的確是哈工大出來的人比較多”,龐之浩介紹,如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都成立了相關的航天學校,為航空系統(tǒng)輸送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