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航天精神人物事跡?費俊龍:我小時候很羨慕軍人,可能是小時候挺喜歡看戰(zhàn)爭片,我感覺到軍人特別偉大。我特別欣賞紅五星,我小時候自己做過紅五星,拿鐵皮自己鉸的,完了以后刷上紅漆
一、航天精神人物事跡?
費俊龍:我小時候很羨慕軍人,可能是小時候挺喜歡看戰(zhàn)爭片,我感覺到軍人特別偉大。我特別欣賞紅五星,我小時候自己做過紅五星,拿鐵皮自己鉸的,完了以后刷上紅漆,放在自己的帽子上。
后來我姐夫是當兵的,我特意跟他要了一個帽徽,別在我的帽子上,那時候我都已經上初一了。因為從小就對軍人有種特別的向往,所以當1982年我們學校進行招飛的宣傳,我義無反顧地就報了名。
當時我是自作主張。飛行員最后一項檢查眼睛,要檢查眼底,必須散瞳以后才能檢查。我檢查完,戴了一個墨鏡回家了,因為父母都知道,我平時不戴眼鏡。母親問我眼睛怎么了,我怕她著急,就我沒什么事,就是檢查眼睛,學校組織的。我的家在江南,江蘇昆山。那里比較富裕的,也是個魚米之鄉(xiāng)。我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兩個姐姐。南方有一種習慣,作為一個男孩又是老小,要當兵的話,父母可能有點顧慮。我想既成事實以后再跟父母說。后來跟父母說的時候,父親給我一句話,他說既然你自己選擇了,你以后不要后悔。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說你自己選擇的事,你把它做好。
剛到空軍的時候與想象中有些不一樣,經過一年多的軍訓,終于從一個普通青年變成一個軍人,并且是一個飛行學員,這個過程訓練相對比較艱苦,但是我咬著牙過來了,因為我始終相信我爸說的那句話,也相信我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聶海勝:當兵是我自己的選擇。參加高考前,空軍招收飛行員,我就報名參加了。當時學校里,所有符合條件的男生都報名了。最終選了選了7個,最后飛行飛出來兩個,我一個,還有一個在飛運輸機。
所謂“飛出來”,就是身體檢查合格了,到部隊和航校經過幾年的訓練,最終成為飛行員。沒飛出來,可能有各種原因,比如身體原因,比如不適合飛行。
飛行中遇到的危險
費俊龍:有一次,我在飛行過程當中,油耗燈提前亮了,我就判斷油量有問題。這時候我就邊報告,邊往回走,當時(地面)指揮員判斷是不是電路故障,讓我按規(guī)定路線在正常空域里面下降,完了以后再下來。因為要經過內層空域,機場是內層空域,從外層空域回來的時候,下降到一定高度才能從內層空域下面通過,當時我想,如果這樣下來,假如真是沒有油,有可能就回不了機常根據自己的判斷,我立刻請示,按空滑迫降路線回來。
最后,我安全落地以后,機械師一檢查,果真是沒有油了。如果不是按照空滑迫降下來,如果中間我再加油門,到不了地面就沒油了,后果不堪設想。
二、航天人物事跡?
自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啟動以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神舟飛船12次飛向太空;從2003年楊利偉首訪太空到2021年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位航天員順利升空,我國共有12名航天員飛上太空。
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軌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成為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費俊龍,第一個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國人。2005年10月12日,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順利升空,開始了多人多天的太空生活。10月14日16時,費俊龍在飛船返回艙失重狀態(tài)下連續(xù)做了數次前空翻,成為第一個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國人。
聶海勝,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指令長。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升空。這是聶海勝第三次進入太空,此前,他還執(zhí)行過神舟六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翟志剛,中國漫步太空第一人。2008年9月25日,航天員翟志剛與劉伯明、景海鵬,乘坐神舟七號飛船飛上太空。期間,翟志剛圓滿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出艙活動。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劉伯明,再叩蒼穹的航天員。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是劉伯明繼2008年乘坐神舟七號飛船飛上太空后的第二次“太空之旅”。
景海鵬,三度飛天的航天員。景海鵬是我國首批航天員,有過3次太空之旅,包括神舟七號的兩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游和神舟十一號的33天中期駐留。
劉旺,神舟九號航天員。2012年6月24日,劉旺駕駛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對接,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劉洋,中國首位飛向太空的女航天員。2012年6月,劉洋與景海鵬、劉旺乘坐神舟九號飛船,在太空飛行13天。她是我國選拔的第二批航天員中第一個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
張曉光,神舟十號航天員。2013年6月,航天員張曉光與聶海勝、王亞平乘神舟十號,開啟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
王亞平,中國首位“太空教師”。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進行了面向全國青少年的太空授課活動,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
陳冬,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的航天員。2016年10月17日,航天員陳冬與景海鵬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飛入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對接。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工作生活了30天。
湯洪波,中國第12位飛向太空的航天員。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這是湯洪波首次出征太空。
三、中國11位航天英雄人物事跡?
中國航天英雄有11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11位。分別是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張曉光、陳冬、劉洋(女)、王亞平(女)。
一、楊利偉:“航天英雄”,“航天功勛獎章”和證書。隨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是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太空飛行時間21小時。
二、費俊龍:“英雄航天員”,“航天功勛獎章”和證書。隨神舟六號飛船進入太空,太空飛行115.5小時。
三、聶海勝:“英雄航天員”,“航天功勛獎章”和證書、“二級航天功勛獎章”。隨神舟六號飛船進入太空 。神舟十號乘組指令長,執(zhí)行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操作。
四、翟志剛:“航天英雄”,“航天功勛獎章”和證書。神舟七號乘組指令長,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太空飛行2天20小時18分。
五、劉伯明:“英雄航天員”,“航天功勛獎章”和證書。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神舟七號乘組02號航天員。太空飛行2天20小時18分。
六、景海鵬:“英雄航天員”,“航天功勛獎章”和證書、“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神舟七號乘組03號航天員。目前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
隨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并與天宮一號對接。隨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并與天宮二號對接,太空飛行33天。
七、劉旺:“英雄航天員”,“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神舟九號01號航天員,首次太空對接操作第一責任人。太空飛行13天。
八、張曉光 :“英雄航天員”,"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隨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擔任02崗位,太空飛行15天。
九、陳冬 :隨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并與天宮二號對接。
十、劉洋(女):“英雄航天員”,“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隨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中國首位飛天女航天員,太空飛行13天。
十一、王亞平(女) : “英雄航天員”,“三級航天功勛獎章”。隨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中國首位80后女航天員,太空飛行15天。
四、錢學森航天之父事跡?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生平簡介
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
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1934年6月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次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先后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并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近似”公式,從而在28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48年,錢學森為準備回國,退出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辭去海軍軍械研究所顧問職務,新中國成立后他回國心情更加急迫,但自1950年夏起,被以莫須有罪名拘捕,遭受無理羈留達5年之久。
1955年,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zhàn)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愿望終于得以實現(xiàn)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清晨,錢學森一家終于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
歸國之后,周恩來在各方面都給予了錢學森親切細致的關懷,晚年的錢學森還激動地回憶起一件往事: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發(fā)射前夕,周恩來總理召集相關的科研人員在人民大會堂開會,臨別之際,周恩來總理特意叫住了錢學森:錢學森,你不要太累著了。錢學森生前常對人說,對他一生影響最深和幫助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國總理周恩來,一個是自己的岳父蔣百里。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yè)委員會,并任命他為委員。
1956年參加中國第一次5年科學規(guī)劃的確定,錢學森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6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1988年,兼任政協(xié)第七屆全國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獲(198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蛾P于思維科學》出版。1988年,《論人體科學》出版。《創(chuàng)建人體科學》、《人體科學與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縱橫觀》和《論人體科學與現(xiàn)代科技》分別于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1989年,獲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和國際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獲得一級英雄模范獎章?!跺X學森文集(1938~1956)》出版。
1991年10月,錢學森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1999年9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1年12月11日90大壽之時,錢學森為母校上海交通大學題詞:“希望上海交通大學全體師生要繼承和發(fā)揚母校優(yōu)良傳統(tǒng),熱愛祖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報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紀,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錢學森始終心系母校,充分發(fā)揚了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的光輝傳統(tǒng)。
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辭世,享年98歲。
五、航天領域有哪些?
航天領域包括航天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資源科學三大部分。航天技術是指為航天活動提供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的綜合性工程技術??臻g應用是指利用航天技術及其開發(fā)的空間資源在科學研究、國民經濟、 國防建設、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各種應用技術的總稱。空間資源科學指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可為人類開發(fā)和利用的各種環(huán)境、能源與物質資源,空間高遠位置、高真空、超低溫、強輻射、微重力環(huán)境、太陽能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物質資源等。
六、什么是航天領域?
航天領域就是制造生產空中運行裝備和設施的東西,使用現(xiàn)代科技分析空中數據。
七、人工智能領域頂級人物辛頓的生平事跡?
杰弗里·辛頓被稱為“神經網絡之父”,出生于1947年12月6日,是加拿大認知心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辛頓1970年畢業(yè)于劍橋國王學院,隨后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得人工智能博士學位。2019年3月,因對人工智能的繁榮發(fā)展奠基,杰弗里·辛頓、約書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和楊立昆(Yann LeCun)三人被授予2018年的圖靈獎。
八、有關航天英雄的事跡?
2018-03-05
出征前,楊利偉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記者見面會上,回答本報記者的提問時,向全軍將士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本報記者問:通過軍報,最想對三軍戰(zhàn)友說些什么?楊利偉答:作為一名航天員,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國的軍人;作為一名軍人,通過這么多年軍隊對我的培養(yǎng)和教育,我想,在執(zhí)行這次任務中,一定能夠發(fā)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tǒng)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戰(zhàn)勝一切困難,堅決完成任務。我也想通過軍報感謝全軍戰(zhàn)友對我們的鼓勵、關心和厚愛,也請戰(zhàn)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期望,為我們的軍旗增彩。
“為著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登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之際,身著航天服的中國載人航天首飛航天員楊利偉,滿懷激情為記者寫下這句話。
中國人來了,楊利偉來了!2003年10月15日9時整,隨著38歲的中校航天員楊利偉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載人飛船飛向太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終于成真,中國成為繼俄美之后第三個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國。
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
駕殲擊機叱咤風云十年
1965年6月21日,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綏中縣一個書香門第家庭。
楊利偉的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畢業(yè)的大學生。父親先當教師,后在綏中縣一家農副產品公司做行政工作;母親在縣里一所中學任語文老師,直到退休。他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全家5口人和和睦睦,過著舒心平靜的生活。
“踏踏實實辦事,老老實實做人”,這是楊利偉父母對他的要求。兒時的楊利偉腦子靈,反應快,還是個娃娃頭。小學畢業(yè)時,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進縣重點中學尖子班,并多次參加全縣中學生的數學競賽,拿過不少獎。
1983年夏季,18歲的楊利偉考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在4年的學院生活中,他的學習訓練成績一直很優(yōu)秀。
1987年,楊利偉從飛行學院畢業(yè),成為空軍某師一名強擊機飛行員。天生聰慧加上勤奮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師里的飛行尖子,后來他又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殲擊機飛行員。10年間,他從華北飛到西北,從西北飛到西南,祖國的萬里藍天留下了他矯健的身影。
1992年夏,楊利偉所在部隊來到新疆某機場執(zhí)行訓練任務。那天,他駕駛著戰(zhàn)鷹在吐魯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飛行。突然,飛機發(fā)出一聲巨響,霎時間儀表顯示汽缸溫度驟然升高,發(fā)動機轉速急劇下降!楊利偉明白,自己碰上了嚴重的“空中停車”故障,飛機的一個發(fā)動機不工作了!緊急關頭,楊利偉異常冷靜:一定要把飛機開回去!
九、航天英雄的事跡簡短?
航天英雄楊利偉是中國第一個登錄太空的航天英雄。他的榮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可榮譽背后苦與累卻鮮少被人們談起。
楊利偉事跡:在太空飛行的21個小時里,楊利偉需要面對極多的困難。在太空中,楊利偉需要經歷許多的振動和沖擊、噪聲影響以及失重和超重現(xiàn)象。在宇宙的高輻射中,他的身體所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而在晝夜節(jié)律的變化之中,他又要承受劇烈的溫度變化。除去這些生理上的強烈不適,太空上的作業(yè)需要極度的專注,決不允許出現(xiàn)分毫的差錯,這使得楊利偉要承受很大心理壓力。能把這一切扛下來,全賴楊利偉的一腔愛國熱情與堅持不懈投身航天訓練的成果。
楊利偉先生作為“神州五號"載人航天成就的標志與代表,他深厚的愛國熱情,敢于探索、不怕犧牲的勇氣,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用微小自我成就強大祖國,用自身之力澆灌祖國航天航空事業(yè)開花結果的精神都是那么的動人。
十、中國航天事業(yè)人物事跡排比句?
我國的航天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 我國研制的載人航天飛船首次獲得成功。
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4. “神舟號”飛船發(fā)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航天技術達到新的水平。
5. 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6. 走進科技館,電子產品、人造衛(wèi)星、核潛艇、航天飛機,令人目不暇給,應接不暇。
7. 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yè)大系統(tǒng)工程建設的典范。
8. 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更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展,航九的返回標志著我國結束了無女航員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