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澳籍科學家、微生物細胞專家雷云飛博士有幸參與到了細胞生物肥項目中來,并在技術上進行了自主創(chuàng)新。他的包埋技術,完全解決了微生物肥存留時間短的難題,這一創(chuàng)新獲得了中國知識
澳籍科學家、微生物細胞專家雷云飛博士有幸參與到了細胞生物肥項目中來,并在技術上進行了自主創(chuàng)新。他的包埋技術,完全解決了微生物肥存留時間短的難題,這一創(chuàng)新獲得了中國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懷揣一顆赤子之心,雷博士把這一技術帶到了中國,并在1996年在中國取得了地福來的商標注冊,正式投資辦廠規(guī)模化生產,將這一偉大的科技成果地福來活性細胞肥在中國大地上推廣開來! 在黑龍江、北京、山東、河北、河南、江蘇、海南、廣西、云南、四川、新疆等20多個省市地區(qū)都有廣泛的使用,提高了作物產量、品質,減少了化肥用量,節(jié)約了經濟成本,改善了土壤結構,使農民增產增收,使環(huán)境凈化改良,地福來得到了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農科院、北京綠色辦公室等國際國內權威機構的認證認可!被世界微生物科學家喻為“有生命的有機氮肥”,被國際農業(yè)權威中國化肥網評為“最受廣大農民朋友歡迎的生物肥之一”!地福來在中國的遍地開花,必將帶動中國“白色農業(yè)”的發(fā)展, 為中國的環(huán)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生產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3年1月接受華人頻道專訪
鄭云飛的成就
他先后加入了【今虞琴社】、【中國古琴學會】等全國多個古琴社團和古琴研究機構。在浙江省內,1979年他參加了杭州市音樂家協(xié)會最早成立的古琴研究小組。1987年浙江省音樂家協(xié)會成立古琴社團【西湖琴社】,他是創(chuàng)建人之一。
這些年來,鄭云飛應邀參加了國內大量的古琴演出交流活動。其中1999年應邀參加揚州[回眸與展望]古琴藝術研討會及張子謙先生誕生一百周年紀念會。2001年參加紀念徐元白先生誕生108周年紀念公演。2002年應邀參加江蘇省第二屆古琴研討會暨紀念吳蘭蓀先生誕生120周年紀念會。2003年10月應邀參加第二屆中國古琴國際交流會蘇州吳中琴會。2007年11月參加中國古琴南方名師吳兆基先生誕生100周年紀念會和中國昆曲古琴協(xié)會在杭州舉行的[天籟云和]紀念東皋禪師國際古琴交流會演出。2008年出席在常州舉行的中國古琴流派傳人暨全國打譜研討會和學會理事報告會等重大琴事活動。
近年來鄭云飛演奏的琴曲還被錄制成音像資料,2005年他演奏的《高山》、《平沙落雁》、《醉漁唱晚》被錄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藏系列-靜含太古(古琴卷)]DVD,由中國昆曲古琴研究會制作,中國文采音像出版公司發(fā)行。2006年12月他彈奏的《高山》、《平沙落雁》、《憶故人》、《鷗鷺忘機》、《楚歌》等錄音錄像被收入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開放項目[中國古琴音樂文化數(shù)據(jù)庫]。2008年12月中央音樂學院錄制了他演奏的《瀟湘水云》、《高山》、《楚歌》、《普庵咒》、《梅花三弄》、《漁樵問答》等十幾首琴曲作為院藏古琴音樂資料。
為了將浙派古琴藝術及先師的演奏風格傳承下去,鄭云飛于1982年起向社會傳授古琴。他深念元白先生的教誨之恩,感懷元白先生的高潔胸襟,以傳承古琴藝術為己任,堅持以德授琴,精心培養(yǎng)學生。在教學中,始終秉承傳統(tǒng)一對一、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授課嚴謹,對學生慈愛,深得學生敬重。2008年12月他被浙江省文化廳命名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浙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12月20日,鄭老師被文化部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浙派) 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