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2003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獲得圓滿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載人航天的國家;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獲得圓滿成功;2008年9月25日,“
(1)2003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獲得圓滿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載人航天的國家;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獲得圓滿成功;2008年9月25日,“神七”成功發(fā)射。
(2)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3)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guān)、特別能奉獻。
(4)①以航天科技工作者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②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不怕困難,勤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③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
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錢學森的故事?
錢學森:為了救國,中學畢業(yè)的錢學森和當時許多有志青年一樣,選擇工科作為人生奮斗的方向。
1934年夏,23歲的錢學森完成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專業(yè)的學業(yè),考取清華大學留美預備班。一年后,錢學森遠渡重洋,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專業(yè)碩士學位。帶著為國爭光的一股沖勁,錢學森只用一年時間就拿下了碩士學位。1936年,錢學森轉(zhuǎn)學加州理工學院,3年后獲得航空、數(shù)學博士學位。
在他的老師,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的指導和合作下,錢學森開始了高速飛機的氣動力學、固體力學、火箭和導彈的研究,參與了大量工程實踐,并和同事一道為美國設(shè)計、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戰(zhàn)的第一代導彈,為世界航空工業(yè)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論基礎(chǔ)。
1,科學家錢學森被稱為導彈之王,火箭之王,他是一個非常愛國的學者,當新中國建立時,他正在美國留學,在那里搞科研,他為了新中國建設(shè),拋棄美國給的最高待遇,不顧美國的層層阻撓,終于回來了。
2,他回國后埋頭科學研究,十年如一日地奮斗,為建設(shè)新中國嘔心瀝血,終于研制出導彈高端武器。